受精卵进行的快速有丝分裂, 称为卵裂,卵裂时细胞不会生长,只是被分割成很多小细胞,这些由小细胞组成的中空球形体称为囊胚。
由于卵细胞的受精作用可以发生在成熟的任何阶段(如初级卵母细胞、中期Ⅰ、次级卵母细胞、中期Ⅱ,或减数分裂结束),如果卵细胞还没有完全成熟就进行受精,则受精作用激发完成减数分裂,待减数分裂完成之后再进行卵裂。每次卵裂产生的子细胞称卵裂球。
受精卵的卵裂中的有丝分裂与体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细胞间期较短,分裂快,迅速形成囊胚;2.由于第一个特点而产生的核质比例越来越大;3.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卵内物质的重新分配。
卵裂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周期短,G1期非常短甚至没有;每次卵裂,核物质重新合成增长,细胞质没有增长,但其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因而卵裂球几乎不生长即迅速地进行下次分裂,卵裂球体积越来越小,一旦核质比例达到平衡,细胞分裂速度开始减慢。
卵裂后形成的大量小细胞,是便于以后形态发生中细胞的重排、胚层和器官原基的形成和胚体体形的塑造。各种动物卵裂速度相差很大,海胆卵于受精后数小时即形成数千个细胞,蛙1天内形成数千个细胞,而哺乳类1天时尚未完成第1次卵裂,随后的每次卵裂也需10~12小时,在脊椎动物中是最慢的。动物卵裂模式的不同和卵内所含卵黄的数量和分布有密切关系,卵黄可阻滞卵裂进行的速度,甚至阻止卵裂面将细胞完全分开。卵裂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
一般认为,经过卵裂,卵的细胞质被分割成不同的部分,等能的细胞核处于不同的细胞质的影响之下,各种卵质激发核中不同的基因活动,各个分裂球从而有不同的分化,因之卵裂是奠定胚胎正常发育的基础。